第75章 最后一场比试-《用手机教古人搞基建》


    第(1/3)页

    燕国百姓欢天喜地,  用上了上好的精盐。

    当然,惨的也有,比如盐场老板,  没破产的还是忍痛出手快的,哭天喊地将盐场转型的比比皆是。

    当然他们这点数量,相对于燕国百姓来说,那就不足为道了。

    更可悲的是,  他们都破产了,  还要被人骂一句,以前卖他们高价盐,  良心都被狗吃了。

    上京城,  陈柏和齐政正在接收着传回来的消息。

    “看来事情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顺利。”陈柏说道,  “再过几天,我们就可以断他们的盐了。”

    齐政皱了一下眉,“这么快?他们的盐场也不过刚倒闭而已,  要是他们重新拾起……”

    陈柏一笑,  “就算他们重新拾起又如何,已经习惯了又便宜又好的精盐,他们还能回到过去花费大价钱购买粗盐的时候?”

    “像你这样想的算是理智的,  但不要将所有人都想成能理智对待这件事情的人,有时候人的贪恋和欲望是不受节制的,特别是……围着柴米油盐度过一生的百姓,他们不会听解释的,他们只想要便宜的盐,燕国皇室如果做不到,  他们自然清楚会面临怎样的乱局。”

    人心就是如此,  并非合理就能让人忍耐的,  作为即得利益者,小小的利益损失,已经足够让他们爆发了。

    “再说,燕国盐商真的敢重新拾起那些盐场吗?”陈柏看向齐政,“现在燕国商人都知道我大乾有便宜的精盐了吧,他们就不害怕一但重新拾起,我们大乾又重新向他们卖盐了怎么办?”

    齐政心道,也对,燕国那些盐场如今吃了这么大一亏,哪怕燕国现在又重新需要他们了,他们肯定也需要先观望清楚才行,不然也不过是再次破产而已。

    而他们观望的这一点时间,已经足够了。

    几天后,齐政的命令就传达了下去,大乾盐场不再出售盐给燕国商人,盐转为内销。

    这一消息在大乾内也挺轰动的,原本各盐场内销的盐只有一部分,还无法完全满足大乾自己,却先卖给了燕国大部分,颇有不少人心生不满。

    但没办法,答应了齐政,半年内的销售策略都由齐政制定,无人能有异议,大乾百姓虽然也不解,但陆陆续续也能买到一点精盐,直接将他们的不满压制了下去。

    用一句话来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大乾百姓从来没有体验过精盐,所以给他们一点点好处就能满足,而燕国,习惯了精盐后,再回到高价粗盐就难了。

    更何况,卖盐朝廷还赚了不少钱,还是赚的他国的钱,有什么不满的。

    如果说大乾只是因为这个消息轰动的话,那么燕国商人就是震惊了,燕国百姓就是暴动了。

    燕国商人真的懵了,不是交易得好好的吗?他们也从中赚了好大一笔,但为何突然间又不卖盐给他们了?也没听说大乾的盐场出了什么问题啊。

    有钱赚的生意都不做了?原本还开开心心的,因为卖其他东西,还得考虑亏不亏本的问题,但卖精盐不用啊,燕国需求量大,根本不愁卖,而且这么好的盐,买家买的时候都是喜笑颜开,跟捡到什么便宜了一样。

    一时间,燕国商人脸色都不好了,这么大的买卖说没有就没有了。

    这就是只重贸易不事生产的结果,将自己的一项命脉完全交到了大乾手上。

    要是在现代,没有哪个国家敢这么做,哪怕是完全依靠进口,也不可能仅仅只从单一国家进口,这样只有等着被制衡。

    更何况是盐这种民生最基本的东西。

    但在现在这个时代,诸国商贸都不发达的情况下,谁能发现这样的问题存在?

    有时候就是这样,思想上先人一步,就能步步抢得先机。

    燕国商人无论无何震惊,他们也拿不到盐了。

    其后果就是,突然之间,燕国各地无盐可用,仅存的一点存盐,一夜之间价格暴涨,比原来他们燕国的盐还要贵,物以稀为贵。

    如果说是其他物资价格暴涨也就暴涨吧,他们暂时不用便是,但盐不同,它是日常必须品啊,每个家庭每个百姓都会接触到的东西,不用不行的东西。

    一时间燕国举国哗然。

    谁也没有想到,仅仅一夜之间,燕国民情巨变。

    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燕都,整个燕国朝堂也懵了,有一种被突然砸晕了头的感觉。

    “为何会这样?”

    “为何会如此突然?”

    其实他们仔细理一理,也是能找到前因后果的,只是谁也没有往那方面想而已。

    若鸿太子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脸上的惊讶一闪而过。

    燕国和平多时,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举国混乱。

    第一时间,若鸿就想到了后果,如果燕国长时间缺盐的话,恐怕各地将暴乱不止,这和缺粮差不了多少。

    若鸿眯着眼睛,动摇民生,大难将至的征兆,必须尽一切办法尽快解决。

    第一时间,若鸿太子的命令传给了朝廷,“让各地盐场重新开工,务必供应给百姓最基本的盐。”

    只要提供上最基本的盐,应该就能解决掉这次危机。

    结果,几天后,等待他的不是命令无法通达,而是……

    “殿下,各地盐厂已经改作他用,一时之间想要复产恐怕不容易,还有就是那些盐商推三阻四,并不愿意重建盐场,态度一致的消极。”

    若鸿愣了一下,情况来得太紧急,他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了解具体情况。

    汇报的人继续道,“那些盐商说,若他们重开盐场,要是再亏到血本无归家破人亡了,朝廷负不负责他们的损失,他们还说,朝廷若是逼着他们重开盐场,就是逼着他们去死。”

    竟然态度如此坚决?

    对于这些盐商来说,的确如此,因为重开盐场投入本就巨大,关键是投入也就投入了吧,他们的工艺远远不能跟大乾比啊,要是大乾再次给燕国供盐,毫无疑问的,他们的盐场会再次被摧毁得如同摧枯拉朽一般,连个泡都不冒一下。

    说实话,这也是若鸿没有想到的,他没有想到连重建盐场都已经行不通了。

    而且,他更担心的是,哪怕能重建盐场,百姓还能不能接受高价的粗盐。

    让各地重建盐场的这几天,他也用燕国的消息渠道收罗到了很多详情,越看这些消息汇总,心里也就越震惊。

    如同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推动着这次事件的发生。

    若鸿沉着脸,“大乾的皇子大比么?我燕国竟然成了他大乾角逐太子之位的战场。”

    果然,没两天,燕国朝廷就收到了来自大乾的国书。

    国书内容很清楚,以继续供盐为条件,换取燕国三城。

    一时间,整个燕国朝廷鸦雀无声。

    “这是大乾的阴谋,好一个阴险的大乾,竟然想用盐制衡我燕国。”

    “应该是那大乾争夺皇子大比的原因,那大乾皇子政手握大乾新盐,突然向我燕国出售大量新盐,原本还以为他是在讨好我们,没想到竟然是为了现在的制衡,果然没安好心,终是露出了狐狸尾巴。”

    以前看不透的地方,一点一点浮出水面,但为时晚已。

    “听说这一次比试就是为了我燕国三城,替皇子政出战的门客正是他府上第一门客山君,那惊绝天下的壁上神图便是出自此人之手,原本以为会是一个雅士,没想到竟然是一个心底如此肮脏的阴谋策士。”

    “心实在太脏了些,竟然不知不觉以盐售为突破算计了我整个燕国,此人实在阴险,我燕国以后定要对他多做提防。”

    “哼,我燕国何时吃过这样的大亏,若是应了他,我燕国的骨气何在,他大乾不卖盐给我们,我燕国盐场一时之间又难以复产,但我们可以向周围诸国购盐,没了他大乾的盐还活不成了不成。”

    义愤填膺。

    但若鸿的眉头始终紧皱着,因为没有了大乾的盐,虽然燕国还不至于活不成了,但……必定大乱,必定得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

    购买其他邻国的盐?真是好笑,诸国纷乱之际,这些邻国不落井下石都算是仁至义尽了,还想着让他们在这个时候拉燕国一把?他们估计巴不得看到燕国因此暴乱,甚至分崩离析吧。

    但现在也无他法,只能尽量尝试恢复燕国盐场,同时向邻国购盐试试。

    其实若鸿想得的确没错,外出购盐的商队,根本一无所获,还得面对各国盐商的奚落。

    当然说全无所获也不对,至少和燕国结盟的巴国和魏国还是卖了他们一些盐的。

    至于数量,就只能说是尽一点人道主义了,僧多米少,根本不够用,所谓盟国,那是有利益的时候可以一起上一起赚,你有难的时候,说不得心里怎么幸灾乐祸着。

    毕竟这结盟还没有到亲如兄弟的地步。

    当然这是后话。

    若鸿下了朝回到府邸,去了一趟兰若昀那里,“你隐藏得还真深,大乾还真是出了一个了不得的策士。”

    兰若昀脸上有些苦笑,“若我说我也是才知道情况,你是否会信?皇子大比,各府上各施其能,并未互相通报。”

    兰若昀没说的是,他也没有想到,一个皇子政,一个山君,居然能给燕国带来这样难以想象的混乱。

    而且,这个混乱应该还仅仅只是开始,若是燕国朝廷处理不当,不能继续为各地供盐,甚至说不能继续供应便宜的精盐,恐怕暴乱将起。

    这次皇子大比,原本他以为,他们为燕国带来了梦寐以求的东西,无论如何其他皇子也不可能赢得了他们的。

    但没想到,皇子政和那山君居然如此出人意料的来了这么一手,让燕国处于两难之间。

    是解决燕国粮产稀少的土豆更重要,还是让精盐继续流通,避免暴乱更重要,这就不好说了,毕竟土豆如何还有待实践,而各地暴乱是实打实的马上就要来了。

    但这么简单的就割让三城,无论是若鸿还是燕国朝廷都不可能这么轻易的下决定。

    他们现在想着的应该还是如何解决盐荒的问题,因为只要解决掉这个问题,也相当于迎刃而解了。

    大乾,上京城,齐政和陈柏也在等着消息。

    陈柏倒是不急,将燕国能想到的应对办法也都想到了,“就算他们付出巨大代价从其他人那里买到了这么大量的盐也无济于事,百姓不可能接受这么高价的盐的。”

    价格说不定比以前还高,其他国家的商人也不是傻子,不趁机狠狠地赚一笔才怪。

    燕国百姓肯定也有家国情怀的,但涉及到自身利益,总会有人心中不满,而暴动的人也就是这群人了,这已经足够了。

    燕国的消息传回大乾后,大乾也差不多轰动了。

    皇子政执掌售盐权半年,这才多久,居然弄得燕国举国暴动了。

    燕国可是大乾的敌国啊,以前因为燕国富裕,他们大乾可没少受对方的气。

    如今跟出了一口恶气一般,人人都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皇子政好生了得,不费一兵一足居然给了燕国如此难堪的局面,让他们胆大包天敢刺杀我国大王。”
    第(1/3)页